LOGO

首页

/ 实时动态
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康复:血糖管控与功能恢复双轨并行

2025-11-01 15:01:12

18

青岛圣德脑血管病医院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损伤(如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发病后康复难度更高 —— 既要改善运动、语言等功能,又需严防血糖波动诱发感染、伤口难愈等并发症。以下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圣德嘉悦从 “核心康复原则、分模块康复方案、并发症防控、家庭照护要点” 四大维度,详解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关键,实现 “血糖稳、功能升” 的双重目标。


一、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康复的核心原则:血糖优先,安全适配

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前提是 “血糖稳定”,需在通用康复原则基础上,强化 3 项特殊原则,避免因血糖问题影响康复进程:


1.血糖管控前置,划定训练安全阈值

◦康复前评估:除神经功能、心肺功能评估外,需额外监测空腹血糖(目标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目标<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目标<7%) ,若血糖持续超标(如空腹>8.3mmol/L、随机>16.7mmol/L),需先调整降糖方案(药物 / 胰岛素),待血糖达标后再启动康复训练,防止高血糖导致感染风险升高,或低血糖引发头晕、跌倒。

◦训练中监测:每次训练前 30 分钟测血糖,若血糖<4.4mmol/L,需补充 15g 碳水化合物(如半片面包、1 杯牛奶),等待 15 分钟复测,达标后再训练;训练时长超过 30 分钟,需中途测 1 次血糖,避免运动导致血糖骤降。


2.适配神经血管损伤,调整训练强度

◦应对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出现 “手脚麻木、感觉减退”(如踩地像踩棉花),训练时需降低平衡训练难度(如 “扶双杠站立” 替代 “扶单杠站立”),避免闭眼训练(易失去平衡);选择柔软、透气的训练鞋(鞋底厚度≥2cm),减少足部受压,预防糖尿病足。

◦应对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弹性差,运动后心率、血压恢复慢,训练强度需比普通患者再降低 10%-15%,例如普通患者 “坐位直腿抬高” 每组 5 次,糖尿病患者可减至 3 次,且每组间休息时间延长至 2-3 分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多学科协同,覆盖 “糖控 + 康复” 需求

◦核心团队:在康复科团队(医师、治疗师)基础上,增加内分泌科医师(调整降糖方案)、营养师(制定控糖饮食)、足病专科护士(筛查足部风险),定期(每 2 周)召开协同会议,根据血糖变化、康复进度调整方案 —— 例如患者训练后血糖反复偏低,内分泌科医师可适当减少降糖药剂量。


二、糖尿病患者分模块康复方案:控糖优先,兼顾功能恢复

青岛康复训练需围绕 “不引发血糖剧烈波动、不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展开,分基础功能、生活自理、并发症预防三大模块设计:


1. 基础功能训练:温和激活肌肉,稳糖促恢复

•肌力训练:避免高强度,防血糖骤降

◦下肢训练(防足部受压):优先选择 “坐位训练”,如 “坐位屈膝”(坐在椅子上,缓慢弯曲患侧膝盖至 90°,停留 2 秒后放下,每组 3 次,每天 2 组),避免 “站立提踵”(易导致足部压力集中,诱发溃疡);若需站立训练,需在足底垫柔软的防滑垫,且每次站立不超过 5 分钟。

◦上肢训练(防手部损伤):患者手部感觉减退,训练时避免使用重物(如哑铃),可改用 “弹力带训练”(选择低弹力带,如黄色弹力带),例如 “弹力带屈肘”(双手握弹力带两端,缓慢弯曲肘部,使弹力带绷紧,停留 2 秒后伸直,每组 3 次),训练后需检查手部是否有压痕,避免因感觉差导致皮肤损伤。


•平衡训练:强化保护,防跌倒伤足

◦入门级(感觉减退明显者):“双手扶墙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轻扶墙面,身体缓慢左右晃动,幅度不超过 5cm,每组 3 次),训练时需有人在旁守护,且地面铺防滑地垫(厚度≥1cm),即使跌倒也能减少损伤。

◦进阶级(感觉轻度减退者):“扶椅单腿站”(患侧腿微抬,脚尖点地,维持 5 秒,每组 2 次),避免 “无支撑训练”,且训练鞋需穿带魔术贴的款式,防止鞋带松动导致绊倒。


•有氧运动:温和控糖,选低强度项目

◦推荐项目:散步(速度 40-50 步 / 分钟,每次 15-20 分钟,每天 1-2 次)、太极拳(简化 24 式,每次 10 分钟)、上肢功率车(无负重,避免足部受压,每次 15 分钟),这些运动能缓慢消耗葡萄糖,帮助降低餐后血糖,且不易导致血糖骤降。

◦禁忌项目:避免长跑、跳绳、高强度间歇训练(如开合跳),这类运动易引发血糖剧烈波动,且可能加重足部损伤 —— 例如跳绳时足部反复受力,易导致皮下出血,因糖尿病患者凝血差,可能发展为溃疡。


2. 生活自理训练:适配糖友特点,防并发症

•进食训练:控糖饮食与吞咽安全兼顾

◦饮食适配:康复期饮食需同时满足 “控糖” 与 “康复营养” 需求,每日碳水化合物占比 50%-55%(如杂粮饭、全麦面包),蛋白质占比 15%-20%(如鱼肉、豆腐,帮助肌肉修复),脂肪占比 25%-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吞咽困难者需将食物制成 “稠糊状”(如杂粮粥煮至软烂、鱼肉打成鱼泥),避免高糖流质(如甜豆浆、果汁),防止血糖升高。

◦工具与动作:使用带防滑手柄的餐具(患者手脚麻木,易握不稳),进食时每口食物量减至普通患者的 1/2(如半勺粥),且吞咽后需再咽 1 次口水,避免食物残留引发呛咳 ——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呛咳易诱发肺部感染,且感染后血糖更难控制。


•穿衣与足部护理训练:防足部损伤,融入日常

◦穿衣训练(护足优先):选择 “无鞋带、宽松透气” 的鞋子(如魔术贴运动鞋),穿衣时先穿患侧鞋,再穿健侧鞋,避免弯腰系鞋带(易导致血压升高,且可能忽视足部检查);穿袜子前需用手触摸袜子内部,确认无异物(如线头、石子),防止摩擦足部皮肤。

◦足部护理融入训练:每天训练后增加 “足部检查” 环节(由家属协助),用手触摸足部是否有红肿、压痛,用温水(水温 37-40℃,用温度计测量,避免患者感觉差导致烫伤)泡脚 5 分钟,擦干后涂抹润肤霜(避开脚趾缝),再穿宽松的袜子 —— 这既是护理,也是对 “手部抓握、足部感知” 的轻度训练,一举两得。


3. 认知与心理训练:控糖认知同步强化

•认知训练:融入控糖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记忆训练:让患者回忆 “降糖药服用时间”(如 “早上 7 点吃 1 片二甲双胍”)、“血糖正常范围”(如 “空腹 4.4-7.0mmol/L”),每次训练 5-10 分钟,既强化记忆,又提升控糖意识;制作 “控糖康复卡片”,上面写有训练前血糖标准、低血糖应对方法,让患者随时查看,强化认知。

◦注意力训练:玩 “控糖主题拼图”(如拼图图案为 “血糖仪”“健康饮食”)、“数降糖药片”(将 10 片药分成 2 堆,让患者数每堆数量),训练时需控制时间,每次不超过 10 分钟,避免患者因疲劳导致血糖波动。


•心理疏导:缓解 “糖 + 病” 双重焦虑

◦控糖信心建设:患者常因 “担心训练影响血糖”“害怕得糖尿病足” 不敢训练,家属需用数据鼓励,如 “今天训练后血糖 6.2mmol/L,很稳定,比昨天还降了 0.3mmol/L”,让患者感受到 “训练能帮控糖”;分享 “糖友康复案例”(如 “张阿姨和你一样,训练 3 个月后能自己走路,血糖也更稳了”),增强信心。

◦情绪管理:若患者出现焦虑,可教其 “缓慢呼吸法”(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每次 5 分钟),训练时配合呼吸,既能平复情绪,又能稳定心率、血糖;避免说 “你要好好训练,不然血糖更难控制”,易增加心理负担,可换为 “我们慢慢练,只要血糖稳,就是进步”。


三、糖尿病患者康复期并发症防控:重点防 3 类高风险问题

糖尿病患者康复期易出现 “低血糖、糖尿病足、感染”,需针对性做好防控,避免中断康复进程:


1.低血糖防控:全流程监测,及时干预

◦训练前预防:若患者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训练前需减少药物剂量(需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且避免空腹训练(最佳训练时间为餐后 1-2 小时,此时血糖较高,不易低血糖)。

◦训练中干预:若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低血糖症状),需立即停止训练,补充 20g 碳水化合物(如 1 块饼干、1 杯果汁),15 分钟后复测血糖,若仍<4.4mmol/L,需再补充 1 次,直至达标;严重低血糖(血糖<3.9mmol/L,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注射胰高血糖素(随身携带),并送医。

◦训练后监测:训练后 30 分钟、1 小时各测 1 次血糖,若血糖<5.6mmol/L,需补充 10g 碳水化合物(如 1 小把坚果、半杯酸奶),避免夜间低血糖(夜间血糖低易被忽视,可能导致昏迷)。


2.糖尿病足防控:从 “筛查到护理” 全链条防护

◦训练前筛查:每次训练前检查足部(由家属或护士协助),重点看足底、趾间是否有红肿、水疱、破损,若有需暂停训练,及时处理(如小水疱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挑破);使用 “足部压力检测仪”(康复科常用设备),若发现某部位压力过高,需在训练鞋对应位置垫减压垫。

◦训练中保护:避免赤脚训练(易踩伤),选择棉质、透气的袜子(无松紧带,防止勒伤脚踝);平衡训练时避免足部过度用力(如 “踮脚尖”),若出现足部麻木加重,需立即停止训练,抬高足部休息。

◦日常护理: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 37-40℃,时间 5-10 分钟),擦干时重点擦干趾间(避免潮湿引发真菌感染);每周剪 1 次脚趾甲(剪成平直状,避免剪伤甲沟),若趾甲变厚、变形,需由足病护士处理,避免自行修剪导致损伤。


3.感染防控:强化清洁,提升免疫力

◦训练环境清洁:训练区域每天用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浓度 500mg/L)擦拭地面、扶手,避免灰尘、细菌堆积;患者训练时需穿干净的训练服,出汗后及时更换,防止汗液刺激皮肤引发感染。

◦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皮肤干燥、易瘙痒,训练后需涂抹温和的润肤霜(无香料、无酒精),避免抓挠(易抓破皮肤,引发感染);若出现皮肤红肿、疼痛,需及时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并监测血糖(感染会导致血糖升高),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营养支持:每天摄入 1.2-1.5g/kg 蛋白质(如 60kg 患者每天吃 72-90g 蛋白质,约 1 个鸡蛋 + 1 块鱼肉 + 1 杯牛奶),帮助修复皮肤、提升免疫力;补充维生素 C(如橙子、西兰花)、锌(如瘦肉、坚果),促进伤口愈合 —— 例如患者足部有小破损,充足的锌能加快愈合速度。


总结

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康复的核心是 “在稳糖的基础上,安全恢复功能”—— 既不能因追求康复速度忽视血糖,导致低血糖、感染;也不能因担心血糖而放弃训练,导致肌肉萎缩、功能退化。需通过 “精准血糖监测、适配训练方案、全链条并发症防控”,让康复与控糖形成良性循环:训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糖;稳定的血糖为康复提供安全基础,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实现 “血糖稳、功能好、并发症少” 的目标。


青岛脑血管康复医院地址:青岛市李沧区南崂路113号5号楼

青岛脑血管康复医院电话:(0532)-68986111、1306133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