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实时动态
青岛失能失智老人评估标准

2025-09-05 14:50:47

23

青岛圣德脑血管病医院

失能评估标准


评估维度


失能评估主要聚焦于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以此判断其身体机能受限程度,进而确定所需青岛失能老人照护级别。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 Barthel 指数分级评定,涵盖 10 个关键二级指标,全面反映老人基本生活自理状况。


进食:能在合理时间内独立使用餐具进食各类食物,包括可借助辅助工具完成进食(不包含做饭环节),则判定为具备进食自理能力;若需他人喂食,或无法自主完成进食动作,则表明进食能力受损。例如,老人可自行用筷子夹菜吃饭,记为能自理;若因手抖严重无法握稳餐具,需家人喂食,则为依赖他人进食。


穿衣:能够自主挑选合适衣物并独立完成穿衣、脱衣动作,包括扣扣子、拉拉链等细节,视为穿衣自理;若需他人协助挑选衣物、帮忙穿上或脱下衣服,穿衣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缺失。像患有严重关节炎的老人,手指关节僵硬,无法完成系纽扣动作,穿衣需家人帮忙,即属于穿衣能力受损。


面部与口腔清洁:可自行完成洗脸、刷牙、漱口等日常清洁动作,维持面部与口腔卫生,即为具备该能力;若需他人辅助完成上述清洁步骤,表明此方面能力受限。如一些偏瘫老人,一侧肢体活动不便,无法抬手洗脸、刷牙,需要护理人员帮忙。


大便控制:完全能够自主控制排便,每天定时在卫生间正常排便,记为大便控制能力正常;若平均每周至少有 1 次大便失禁,或完全不能控制大便排泄,需完全依赖他人处理,则为失禁状态;偶有失禁(每周少于 1 次),或需他人提示,以及因便秘需要人工帮助取便,属于大便控制能力轻度受损。比如老年痴呆患者,可能因认知障碍,无法自主感知便意,出现大便失禁情况。


小便控制:能自行控制排尿,可自主前往卫生间排尿,或对于留置导尿管的老人,能自行管理导尿管,保持泌尿系统正常运作,为小便控制正常;若平均每天至少有 1 次尿失禁,或经常尿失禁,完全需要他人帮忙完成排尿行为,以及留置导尿管但无法自行管理导尿管,属于小便失禁;每 24 小时内少于 1 次但每周多于 1 次偶有失禁,或需要他人提示排尿,表明小便控制能力轻度异常。


用厕:可以独立使用厕所,完成便后擦拭、穿脱裤子等一系列动作,使用过程中无需他人协助,记为用厕自理;若需他人帮忙整理衣裤、协助坐上或蹲上便器,为需部分帮助;不能独立完成用厕及后续处理,或完全不能用厕,即为用厕能力严重受损。如部分高龄老人,身体虚弱,起身、下蹲困难,用厕时需要护理人员搀扶、协助。


平地行走:在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内,可自行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独立步行,无需他人搀扶,记为独立步行;若需 1 人搀扶或需他人在旁提示,或在他人帮助下使用辅助工具才能行走,为需少量帮助;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2 人及以上),或依赖他人帮助使用轮椅等辅助工具才能移动,属于行走能力严重依赖他人;卧床不起、不能步行、移动需要完全帮助,为丧失平地行走能力。像骨折康复期的老人,初期可能需要双拐辅助行走,随着恢复,逐渐减少对辅助工具和他人帮助的依赖。


床椅转移:自己能够独立下床,顺利坐上椅子或离开椅子,整个过程无需他人身体接触协助,记为独立,无须帮助;若需 1 人搀扶或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或需要他人帮忙才能完成上、下床椅动作,为需少量帮助;需大量帮助(至少 2 人身体协助)才能坐起、转移,属于床椅转移能力严重受限;完全依赖他人,不能坐起、完成床椅转移,甚至卧床不起,表明床椅转移能力完全丧失。比如一些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每次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都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合力协助。


上下楼:可独立借助楼梯扶手,一步一步上下楼梯,保持身体平衡,完成上下楼动作,记为能独立上下楼;若需他人搀扶或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才能上下楼,为需帮助上下楼;不能独立完成上下楼动作,或因身体原因无法进行上下楼活动,属于上下楼能力缺失。如患有严重膝关节疾病的老人,上下楼梯时疼痛难忍,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家人或护工搀扶。


洗澡:能够自主完成洗澡全过程,包括调节水温、冲洗身体、使用沐浴用品、擦干身体等,记为洗澡自理;若需他人协助完成洗澡的部分环节,如帮忙擦背、冲洗身体某些部位,或完全依赖他人完成洗澡,表明洗澡能力受损。像一些高龄体弱老人,因体力不支,洗澡时需要护理人员在旁协助,防止滑倒等意外发生。


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包含 7 个二级指标,反映老人在基本生活自理基础上,借助工具完成更复杂活动的能力。


娱乐休闲:可自主安排并参与娱乐休闲活动,如阅读书籍、下棋、参加社区活动等,无需他人协助,表明娱乐休闲能力正常;若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参与娱乐活动,或因身体原因无法进行任何娱乐休闲活动,属于娱乐休闲能力受限。例如,老人可以独自前往老年活动中心参加书法班,即为具备该能力;若因行动不便,无法出门参加活动,且在家也难以自行开展娱乐活动,需要家人陪伴、引导才能参与简单娱乐,如一起看电视,娱乐休闲能力存在问题。


使用交通工具:能独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或自行驾驶车辆(若有驾驶证且身体条件允许),完成出行活动,记为可独立使用交通工具;若需他人陪同才能乘坐交通工具,或只能在他人帮助下使用特殊交通工具(如轮椅专用车),表明使用交通工具能力下降;完全无法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出行,为该能力丧失。比如一些老人可以独自乘坐公交车去超市购物,而部分失能老人则需要家人陪同打车出行。


烹饪:可以独立完成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等一系列烹饪过程,制作出适合自己口味和身体状况的饭菜,记为具备烹饪能力;若只能完成烹饪的部分环节,如洗菜,或需要他人在旁指导、协助才能完成烹饪,为烹饪能力受损;完全不能进行烹饪活动,属于烹饪能力缺失。像一些患有严重手部疾病的老人,无法握住菜刀切菜,无法独立完成烹饪。


家务维持:能够自行打扫房间卫生(如扫地、拖地、擦拭家具)、整理衣物、清洗衣物等,保持家庭环境整洁有序,记为家务维持能力正常;若只能完成部分家务活动,或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家务,属于家务维持能力下降;完全无法承担任何家务劳动,为家务维持能力丧失。比如部分失能老人只能帮忙叠叠衣服,而扫地、拖地等较重家务需要家人完成。


使用电话:能熟练使用固定电话或手机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进行正常的通讯交流,记为可独立使用电话;若需要他人帮助才能操作电话,如帮忙拨号、接听后递给老人通话,或因视力、听力等问题无法正常使用电话,表明使用电话能力受限。例如,一些老人因视力衰退,看不清手机屏幕上的数字,无法自行拨打电话,需要家人协助。


服用药物:可以自行按时、按量准确服用药物,无需他人提醒和帮助,且能正确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记为具备自行服用药物能力;若需要他人提醒服药时间、监督服药剂量,或需要他人帮助将药物准备好、协助服用,属于服用药物能力不足;完全无法自行服用药物,为该能力缺失。像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可能会忘记服药时间或误服药物,需要家人全程监督、协助。


管钱的能力:能够管理自己的财务,包括合理支配金钱、购物算账、管理银行账户等,记为具备管钱能力;若需要他人协助管理财务,如帮忙取钱、记账,或因认知问题无法进行基本的金钱管理活动,表明管钱能力受损。例如,一些失智老人可能会随意花钱,无法合理规划开支,需要家人帮忙管理财务。


失能等级划分


通过对上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失能失智老人评估标准将老人失能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1.能力完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指标基本能独立完成,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也能正常开展,Barthel 指数分级评定得分较高,表明老人身体机能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强,无需过多外部照护支持。例如,一位 65 岁的老人,生活完全自理,能自行做饭、打扫卫生、外出购物、管理财务等,其失能评估结果为能力完好。


2.轻度失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可能有 1 - 2 项需要他人少量帮助,如穿衣时需要他人帮忙系一下背后的扣子,或在使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方面,部分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如使用电话时偶尔需要他人协助拨号,但整体仍能维持基本生活自理,可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例如,一位 70 岁老人,因关节炎导致手部关节活动稍受限,穿衣时扣扣子有些费力,需要家人偶尔帮忙,但其他生活活动基本能自理,其失能等级可能被评定为轻度失能。


3.中度失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有 3 - 4 项需要他人帮助,如进食需他人喂食一部分,洗澡、穿衣等需要较多协助,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多数活动难以独立完成,需要他人较多支持,如无法独立做饭、管理财务等,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程度的照护。比如一位 75 岁老人,因中风后遗症导致一侧肢体偏瘫,穿衣、洗漱、用厕等都需要家人协助,且无法进行烹饪、使用交通工具等活动,其失能等级大概率为中度失能。


4.重度失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 5 - 6 项甚至更多无法独立完成,如完全不能自行进食、穿衣,大小便失禁且完全依赖他人处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全方位、24 小时的照护服务。像一些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因身体多器官功能衰竭,无法自主完成任何日常生活活动,完全依赖护理人员照顾,属于重度失能。部分地区在重度失能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完全失能等级,用于描述生活自理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各项生理功能严重衰退,完全依赖他人照料的老人状况。


失智评估标准


评估维度


失智评估从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执行等多个认知功能维度展开,综合判断老人认知功能的衰退程度。


1.知觉:涉及图形认知能力、时间知觉能力、空间定向能力。

图形认知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常见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物品图片,理解图形含义,表明图形认知能力正常;若对简单图形或物品图片识别困难,无法说出图形名称或理解其用途,图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例如,向老人展示一张苹果的图片,老人能立刻说出是苹果,即为具备该能力;若老人看着图片无法辨认,或回答错误,说明图形认知能力受损。

时间知觉能力:清楚知道当前的年份、月份、日期、星期几,以及大致的时间(如上午、下午、晚上),能够根据时间安排日常活动,记为时间知觉正常;若经常混淆时间,如不清楚今天是星期几,或对季节判断错误,时间知觉能力出现衰退。比如,老人每天能按时起床、吃饭,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间知觉能力较好;若老人经常在凌晨起床,认为是白天,或总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时间知觉可能存在问题。

空间定向能力:在熟悉环境中能准确找到自己的房间、卫生间等位置,外出时能辨别方向,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与目的地的方位关系,为空间定向能力正常;若在熟悉环境中也经常迷路,如在自己居住多年的小区内找不到家,或无法辨别东南西北方向,空间定向能力严重下降。例如,老人能独自在小区内散步后准确回家,空间定向能力良好;若老人在小区内多次迷路,需要家人寻找,其空间定向能力受损。


2.记忆:涵盖记忆广度、常识记忆能力、即刻及延迟记忆能力。

记忆广度:能够复述出一定长度的数字序列或词语序列,如能准确复述出 5 - 7 个数字,记忆广度正常;若记忆广度明显缩短,只能复述 2 - 3 个数字或词语,表明记忆广度受损。比如,测试时让老人复述 “3、6、9、2、5” 这组数字,老人能准确复述,记忆广度达标;若老人只能记住前面 2 - 3 个数字,记忆广度存在问题。

常识记忆能力:记得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如一年有四季、一周有七天、常见节日的时间等,以及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常识记忆能力正常;若对这些基本常识遗忘,或经常说错自己的个人信息,常识记忆能力衰退。例如,问老人端午节是哪一天,老人能准确回答,常识记忆能力良好;若老人连自己的年龄都记不清,或不知道春节是传统节日,常识记忆能力出现问题。

即刻及延迟记忆能力:听完一段简短故事或看到一组物品后,能立刻准确复述主要内容或说出看到的物品名称,且在一段时间(如 30 分钟)后仍能回忆起大部分内容,即刻及延迟记忆能力正常;若即刻记忆就存在困难,无法复述刚听到或看到的信息,或延迟记忆严重受损,短时间后就完全忘记之前的内容,即刻及延迟记忆能力出现障碍。比如,给老人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完后老人能清晰复述故事大概情节,30 分钟后再次询问,仍能记得关键内容,其即刻及延迟记忆能力较好;若老人听完故事后,什么都记不起来,或只能说出一两个无关紧要的词语,即刻及延迟记忆能力较差。


3.思维:包括计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

计算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 10 以内的加减法、购物时算账等,计算能力正常;若对简单计算感到困难,经常算错账,计算能力下降。例如,去超市购物后,老人能快速算出自己应付的钱数,计算能力良好;若老人面对 5 元钱买了 3 元东西应找多少钱的问题时,无法正确回答,计算能力存在问题。

想象能力:能够根据描述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画面,或进行简单的创意想象,如听到 “美丽的花园” 能想象出花园的样子,想象能力正常;若难以进行想象活动,无法理解他人描述的场景,想象能力受损。比如,给老人描述一幅春天花朵盛开的画面,老人能说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想象能力较好;若老人表示听不懂描述,无法想象,想象能力较差。

理解能力:能理解日常对话、电视节目、书籍内容等,理解能力正常;若对简单的话语、指令理解困难,经常误解他人意思,理解能力出现问题。例如,家人说 “把桌子上的杯子拿过来”,老人能准确理解并执行,理解能力良好;若老人总是不明白家人的话,或对电视节目内容一脸茫然,理解能力可能下降。


4.语言:涉及语句构成及语法、表达流畅性。

语句构成及语法:说话时语句通顺,语法正确,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句构成及语法能力正常;若说话时经常词不达意,语句混乱,语法错误频繁,语句构成及语法能力受损。比如,老人表达 “我今天早上吃了面包和牛奶”,语句清晰正确;若老人说 “我面包吃了今天早上牛奶”,语句构成及语法存在问题。

表达流畅性:说话过程中能流畅表达,没有长时间停顿、重复词语等现象,表达流畅性良好;若说话时经常卡顿,难以找到合适词语表达,或不断重复相同内容,表达流畅性较差。例如,老人讲述自己一天的经历时,能连贯、流畅地说出来,表达流畅性正常;若老人讲述时频繁停顿,说 “我…… 我今天…… 嗯…… 去了……”,表达流畅性存在问题。


5.执行:体现在空间布局安排、指令操作方面。

空间布局安排:能够合理布置房间物品,如摆放家具、整理书架等,使空间布局合理,空间布局安排能力正常;若无法进行空间布局活动,或布置得杂乱无章,空间布局安排能力下降。比如,老人重新布置卧室,将家具摆放得整齐、合理,方便日常活动,空间布局安排能力较好;若老人随意摆放家具,导致房间通行困难,空间布局安排能力可能有问题。

指令操作:能准确听从并执行他人的指令,如按照要求完成简单的动作(如举手、坐下)、任务(如拿某个物品),指令操作能力正常;若对指令理解错误或无法执行,指令操作能力受损。例如,家人说 “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老人能立刻照做,指令操作能力良好;若老人不明白指令意思,或行动迟缓、无法完成,指令操作能力出现问题。


失智等级划分


依据上述多维度评估结果,将老人失智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1.无认知下降: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执行等各方面能力表现正常,认知功能未出现衰退迹象,日常生活不受认知问题影响,能独立进行各种社交、生活活动。例如,一位 68 岁老人,各项认知能力测试均达标,能正常参与社交活动、管理财务、处理日常事务,认知功能处于无认知下降状态。


2.非常轻微的认知功能减退:老人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认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