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动态2025-10-20 16:21:14
16
青岛圣德脑血管病医院
失能失智老人因同时存在 “身体功能丧失” 与 “认知功能障碍”,其护理流程需兼顾 “医疗安全性”“照护连续性” 与 “认知干预专业性”,需围绕 “评估 - 照护 - 康复 - 应急 - 衔接” 形成闭环,既要预防压疮、跌倒等生理风险,也要缓解认知混乱、情绪躁动等心理行为问题,以下圣德脑血管医院为大家拆解青岛失能失智老人临床护理工作全流程:
一、入院评估阶段:精准定位需求,奠定护理基础
此阶段是制定个性化方案的核心,需在老人入住 24 小时内完成多维度评估,由护理团队联合医生、康复师、心理师共同执行:
(一)生理功能评估
1.失能程度评估: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估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衣、如厕、行走、上下楼梯等 10 项指标,确定 “完全失能”(≤20 分)、“重度失能”(21-40 分)、“中度失能”(41-60 分)等级,明确需协助的照护项目;
2.基础疾病与用药评估:梳理老人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当前用药清单(包括剂量、频次、不良反应史),重点关注 “多药联用” 风险,例如降糖药与利尿剂联用可能导致低血压;
3.身体状况筛查:检查皮肤是否存在压疮、湿疹,口腔卫生状况,吞咽功能(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判断是否存在呛咳风险),排便排尿情况(是否失禁、有无导尿管 / 造口袋),为后续专项护理提供依据。
(二)认知与心理评估
1.失智程度评估: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从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维度,判断轻度(MMSE 21-26 分)、中度(10-20 分)、重度(≤9 分)认知障碍;
2.行为与情绪评估:记录老人是否存在躁动、攻击、徘徊、抑郁、焦虑等行为,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中期患者常出现 “日落综合征”(傍晚情绪躁动、认知混乱加重),需提前制定干预策略;
3.家庭与社会支持评估:了解家属照护能力、探视频率、老人过往生活习惯(如饮食偏好、作息规律、兴趣爱好),例如老人习惯清晨散步,可在护理计划中保留该环节,减少认知混乱。
(三)环境适配评估
评估老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与适老化程度,包括:床栏高度是否合适(预防坠床)、地面是否防滑(需铺设防滑垫)、呼叫器是否触手可及(设置大按钮、语音提示款)、房间是否保留老人熟悉的物品(如老照片、常用水杯),降低环境陌生感引发的焦虑。
二、日常护理阶段:分模块执行,兼顾生理与认知
此阶段是失能失智老人护理核心,需按 “每日固定流程 + 动态调整” 模式,覆盖生活照护、医疗护理、认知干预三大模块,且每个环节需考虑失智老人的特殊性(如沟通困难、配合度低):
(一)生活照护:按 “时间轴” 规范执行,保护老人尊严
时间段 | 核心护理内容 | 失智老人特殊注意事项 |
6:00-7:00 | 晨间唤醒(轻声呼唤、避免突然拉扯)→ 协助洗漱(用温毛巾擦拭,选择无刺激洗漱用品)→ 口腔护理(无法自主刷牙者用口腔护理液擦拭牙龈) | 若老人抗拒洗漱,可通过 “示范动作”(如护理人员先刷牙)、“分散注意力”(播放老人熟悉的音乐)引导,避免强迫引发躁动 |
7:00-8:00 | 早餐照护(根据吞咽能力选择食物质地:软食 / 糊状食,喂食时速度缓慢,每口量≤10ml,观察是否呛咳)→ 协助服药(用温水送服,确认药物咽下) | 若老人忘记进食,可反复轻声提醒 “该吃饭了”,或通过 “食物联想”(如 “这是你喜欢的南瓜粥”)唤醒记忆,避免喂食时催促 |
9:00-11:00 | 床上活动 / 室内散步(完全失能者需进行被动关节训练:活动肩、肘、髋、膝关节,每个关节重复 5-10 次)→ 如厕协助(定时提醒,每次如厕后清洁皮肤) | 若老人出现徘徊行为,可陪伴其在安全区域散步,用 “引导语”(如 “我们去看看窗边的花”)避免无目的游走;失禁者需每 2 小时更换纸尿裤,检查皮肤是否发红 |
11:30-13:30 | 午餐照护(同早餐,注意营养搭配: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 午休护理(拉上窗帘、保持环境安静,协助老人侧卧,预防压疮) | 若老人午休时躁动,可轻拍背部、轻声安抚,避免直接约束;重度失智者需专人陪护,防止坠床 |
14:00-16:00 | 认知干预活动(轻度失智者:玩拼图、读报纸;中度失智者:认图片、唱老歌;重度失智者:触摸柔软物品如毛绒玩具、闻熟悉气味如花香)→ 饮水提醒(每小时喂水 50-100ml,预防脱水) | 活动时间控制在 20-30 分钟,避免老人疲劳;若老人拒绝参与,不强迫,可改为一对一陪伴聊天 |
17:00-19:00 | 晚餐照护(清淡饮食,避免过饱)→ 晚间清洁(协助泡脚,水温 38-40℃,时间 5-10 分钟,检查足部皮肤)→ 更换睡衣 | 针对 “日落综合征”,提前调亮房间灯光,播放舒缓音乐,减少环境变化引发的焦虑;陪伴老人做简单手部按摩,缓解躁动 |
20:00-21:00 | 睡前准备(协助如厕、整理床铺)→ 睡前安抚(轻声讲故事、握老人手)→ 夜间巡视(每 1 小时查看一次,观察呼吸、是否翻身) | 若老人夜间醒来哭闹,先轻声安抚,判断是否因不适(如口渴、纸尿裤潮湿),避免直接使用镇静药物 |
(二)医疗护理:重点预防并发症,动态监测健康
1.压疮预防护理:完全失能、长期卧床老人每 2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采用 “30° 侧卧”(避免 90° 侧卧压迫髋部),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每日检查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易受压部位,若皮肤发红,用温水擦拭后涂抹润肤霜,避免按摩发红部位(防止皮肤破损);
2.吞咽与营养护理:吞咽困难者采用 “稠厚流质饮食”(如将水调稠、粥煮烂),使用特殊餐具(如带吸管的防呛杯、宽口勺子),若存在严重呛咳,需遵医嘱进行鼻饲护理(每日清洁鼻饲管,喂食前后用温水冲管,鼻饲液温度 38-40℃);
3.用药护理:失智老人常忘记服药或误服,护理人员需 “看服到口”,口服药可碾碎后混入少量食物(需确认药物可碾碎,如缓释片不可碾碎),注射或输液时需固定老人肢体(用软约束带,避免强行按压),并观察是否有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
4.排泄护理:尿失禁者定期更换纸尿裤,每日用温水清洁会阴部,涂抹护臀膏,预防尿路感染;便秘者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 10-15 分钟),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芹菜、香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记录排便次数(每周少于 3 次需干预)。
(三)认知与心理护理:减少混乱,缓解情绪
1.记忆唤醒干预:每日固定时间与老人聊 “过往经历”(如 “您以前工作是做什么的呀”),展示家庭照片、旧物件,帮助维持远期记忆;使用 “提示工具”(如房间门口贴老人名字、卫生间贴 “如厕” 标识),辅助短期记忆;
2.行为问题干预:若老人出现攻击行为(如打人、骂人),先保持距离,轻声说 “我们不着急,慢慢说”,判断是否因疼痛、饥饿引发,避免大声呵斥;若出现徘徊,可引导至安全区域,用 “任务引导”(如 “帮我把这个毛巾放到架子上”)转移注意力;
3.情感支持:每日至少 3 次一对一陪伴,时间 15-20 分钟,通过握手、拍肩等肢体接触传递关爱;家属探视时,指导家属用 “鼓励语言”(如 “您今天真棒,自己喝了粥”),避免说 “你怎么又忘了” 等否定性话语,减少老人自卑情绪。
三、康复训练阶段:结合能力,循序渐进
根据老人失能失智程度,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以 “维持现有功能、延缓衰退” 为目标,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
1.肢体功能康复:完全失能者:每日进行被动关节训练(活动肩、肘、腕、髋、膝、踝关节,每个关节屈伸、旋转各 5 次),防止关节僵硬;半失能者: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主动训练(如扶着床栏站立、用助行器行走),每次 10-15 分钟,每日 2 次,训练时需有人在旁保护,预防跌倒;
2.认知功能康复:轻度失智者:进行记忆力训练(如记 3 个物品,5 分钟后回忆)、注意力训练(如搭积木、串珠子);中度失智者:进行定向力训练(如看日历说日期、指认房间内物品)、语言训练(如重复简单词语、回答 “是 / 不是” 问题);重度失智者:进行感官训练(如触摸不同质地的布料、听不同的声音),维持感官功能;
3.生活能力康复:尽量鼓励老人自主完成简单动作,如自己穿衣(选择按扣、魔术贴的衣物,减少拉链、纽扣)、自己吃饭(使用带吸盘的碗、粗柄勺子),护理人员在旁辅助,不直接代劳,保护老人自理尊严。
四、应急处理阶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降低风险
失能失智老人易出现跌倒、呛咳、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需制定明确应急流程,确保 3 分钟内响应:
1.跌倒应急处理:发现老人跌倒后,先轻声询问 “哪里疼吗”,不急于扶起,检查是否有骨折(如肢体变形、按压疼痛),若怀疑骨折,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用夹板固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若无骨折,在老人协助下缓慢扶起,坐于椅子上休息,观察 30 分钟,监测血压、意识状态,若出现头晕、呕吐,及时联系医生;
2.呛咳 / 窒息应急处理:喂食时若老人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立即停止喂食,让老人弯腰、头向前倾,护理人员从背后环抱老人,双手放在老人肚脐与剑突之间,快速向上挤压腹部(海姆立克急救法),直到异物排出;若异物无法排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持续进行急救;
3.突发疾病应急处理:若老人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深度 5-6cm,频率 100-120 次 / 分),同时让其他护理人员拨打急救电话;若出现高热(体温>38.5℃),立即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遵医嘱服用退烧药,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血糖异常(低血糖:头晕、出冷汗,立即喂服糖水;高血糖:口渴、多尿,立即联系医生调整用药)。
五、出院 / 转介衔接阶段:保障护理连续性
若老人需出院回家或转至其他机构,需做好衔接工作,避免护理中断:
1.护理计划交接:为家属或接收机构提供《护理手册》,内容包括老人日常照护流程(如进食时间、翻身频率)、用药清单(注明剂量、服用时间)、应急处理方法(如跌倒、呛咳的处理步骤)、认知干预技巧(如适合老人的互动活动);
2.家属培训:对家属进行实操培训,包括协助穿衣、喂食、翻身、简单康复训练等,现场演示并让家属实操,纠正不规范动作(如翻身时避免拉扯老人手臂);
3.定期随访:出院后 1 周、1 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老人照护情况,解答家属疑问(如 “老人拒绝服药怎么办”“如何预防压疮”),必要时上门指导,确保家庭照护质量。
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流程需 “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既要通过规范流程预防生理风险,也要通过认知干预与情感支持维护老人尊严,最终实现 “让老人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的目标。
青岛失能失智老人临床护理医院电话:(0532)-68986111、13061337198
青岛失能失智老人临床护理医院地址:青岛市李沧区南崂路113号5号楼